兩院院士、立得空間首席科學家李德仁在《問答神州》欄目中介紹了我國高精度高分辨率對地觀測體系的科研工作,講述了實現我國自主可控的高精度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的科研歷程。
掌握空天信息的自主權
“以前是中國人要花錢買外國的衛星影像,85%的數據是進口的。但是我們追趕的很快,現在我們的導航以北斗為中心,我們的遙感以中國的數據為中心,90%自給,而且我們還出口,比如一帶一路國家,還有德國、加拿大、美國等。”
李德仁院士在采訪中強調,“能不能獲得空天信息的自主權,關系到一個國家的國防經濟的發展。”
當前,我國發射的遙感衛星數量全球第二,分辨率與美國、歐洲等國家齊平。
李德仁院士帶領團隊參加了100多個國家和100多個非政府機構的合作,共同推進全球對地觀測。
國家的科學進步是一場馬拉松長跑
李德仁院士回憶說,20年以前,由于元器件和工藝落后,國內做不出高精度的衛星。
當時,科學家們用數學的方法補足當時硬件被卡脖子的問題。硬件的缺陷軟件補,前端的不足后處理解決,重點放在數據處理和智能處理上。
李德仁院士向國家建議,推動中國高分辨率遙感衛星上天。2005年,國家啟動“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”,大幅度提高了我國對地觀測能力。
2018年,李德仁院士帶領團隊啟動珞珈系列科學試驗衛星工程。
珞珈一號衛星,世界導航增強系統的起源,憑借夜視功能,協助聯合國照亮世界每個受難的角落。
珞珈二號衛星,全球首顆毫米波雷達衛星,以卓越的觀水能力精準監測水下災情,為抗洪救災提供有力支持。
珞珈三號衛星,則以高分辨率測算分析戰爭與地域沖突帶來的損失,助力未來智慧城市的建設。
2024年9月24日,“捷龍三號遙四”運載火箭成功將“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健康號”醫學衛星送入預定軌道。
落實東方慧眼計劃
2015年,國內開始發展商業衛星,至今商業航天已經發射了200顆衛星。
在2023年發射的“珞珈三號衛星01星”的基礎上,李德仁院士提出了“東方慧眼”智能遙感星座計劃。按照“東方慧眼”第一期計劃,2024年發射4顆衛星,自2025年到2026年發射45顆衛星,2027年計劃發射100個星,到2030年完成252顆衛星發射,包括4個高光譜衛星、4個熱紅外衛星、144顆光學衛星、100個雷達衛星。
到那時,針對地球上任意目標,可以觀測到人類活動和社會資源活動,5分鐘就能將獲取到的信息發到用戶的手機上。
東方慧眼計劃將大力推動我國的精準農業、智慧農業、智慧物流、智慧采礦、智慧建造、智慧城市等建設。
自1989年起,李德仁團隊培養了200多名博士,包括1名中科院院士、7名長江學者、3名國家級杰出人才和5名“973”首席科學家。而今,他仍然活躍在科研第一線,為“東方慧眼計劃”操勞。
按照東方慧眼計劃,要讓中國上天的商業衛星和現有軍民衛星構成一個完整的系統。有投入有產出,服務新質生產力,實現大眾“玩微信”向大眾“玩衛星”的時代轉變。